汉代南阳有祭灶神的风俗。据《后汉书》卷三十二《阴识传》载:
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谓为“相君”。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已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识是南阳新野人,他的祖上阴子方祀灶神供奉黄羊得到神的降福而暴富,使阴子方的后代繁荣昌盛。从此以后,以黄羊为祀灶神的首选祭品,成为流行风尚。后人诗云:“至孝曾传阴子方,自兹祀灶用黄羊。”?祭灶神是腊月民间的重大祭祀节日。先民由茹毛饮血到用火烧烤食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为纪念这一重大变革,人们崇敬火,并创造了灶神。灶神又称灶火、灶君、灶君菩萨等。黄帝、炎帝、祝融都是传说中的灶神。后来,灶神沦落为宫中小火神。汉代一般把灶神认为是老妇。后来由老妇变为“状如美女”的神,而后,又变为灶神夫妇,一直沿用至今。?
灶神的最初职责只是掌管灶火和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权力范围也逐渐扩大。汉代已变为考察所在一家的善恶功过,并报告上帝,给所在人们降福或降灾的监察神。《淮南子》佚 篇《万毕术》云:“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祀灶之举,古已有之,汉以前在孟夏(农历四月)祀灶。《礼记》载:“孟夏之月,其祀灶。”汉以后,祀灶改在冬腊月(农历十二月)举行,意在祈请灶神上天言好事降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