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代天文星象图反映了人们星占的风俗。占星风俗是根据星象推测吉凶,进而发展为对某一星宿的崇拜和祭祀的风俗。以天象比附人事在古代史书的《天文志》中屡见不鲜。《史记·天官书》正义云:“岁星者,东方木之精,苍帝之象也,其色明而内黄,天下安定。”《开元占经·石氏中官占篇》引《黄帝占》云,“匏瓜主后宫”、“匏瓜星明……则后宫多子孙,星不明后失势”。汉代弥漫着天人感应的思潮,使星占之风更浓,甚至连天文学家张衡也是以星占术而闻名于朝廷的,他在《灵宪》中说,“日月远行,历示吉凶”,认为“众星布列”是“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据陈江风《南阳天文画像石考释》(《汉画像石研究》,文物出版社,1987年。)一文研究,南阳汉画中的角亢氐尾四宿图、角尾二宿图、尾牛女三宿图等与尾宿或女宿有关的星象图就反映了汉代妇女崇拜尾宿、女宿的生殖信仰。?
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条下引宋均注云:“属后宫场,故得兼子。”《史记正 义》称,尾“星近心第一星为后,次三星妃,次三星嫔”。班固《白虎通义·灾变》载,当时如果尾宿所在天域发生日食,就是“阴失明”,要“夫人击镜,孺人击杖,庶人之妻楔搔”以“救之”。可见,尾宿为繁衍的象征,其明暗阴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殖活动,因此,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南阳出土的画像石图像中,月亮之旁刻有四星,或以为是装饰画面,其实这些星宿正是女宿的象征,也就是《史记·天官书》所云婺女或须女。《史记正义》云,“须女四星,亦婺女”,并说“须女,贱妾之称……主布帛,裁制,嫁娶”。尾女二宿被刻在汉墓的画像石上寓有祈佑婚姻顺利、子孙旺盛的精神寄托,说明了汉代南阳天文星占术在生殖领域内被广泛应用。?
韩连武先生在《星图探微》(韩玉祥:《南阳汉代天文画像石研究》,民族出版社,1995年10月。)一文中认为,南阳汉画星象图是占星图。陈江风《南阳天文画像石考释》(韩玉祥:《南阳汉代天文画像石研究》,民族出版社,1995年10月。)一文,也从星占的角度考证了星象图的民俗学价值。他认为“日月合璧”象征阴阳和,夫妇睦。“白虎星座”是取白虎专吃鬼魅的神兽,驱妖辟邪,求得死者的灵魂在天国的安宁。“鬼宿图”是因其中间有主祠祀丧死的星,是辟邪逐鬼之意。“牵牛图”取“牵牛为牺牲”之意,表示祭祀。“月亮图”是祈求灵魂不死。“河鼓图”表牺牲,有祭祀辟邪祈福之意。心宿图象征明堂,又象征“子属”,有祈求祖先保佑后代子孙繁昌之意。?
综上所述,在汉代,南阳占星风俗已广泛地流行于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