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



分站入口: 宛城区 卧龙区 高新区 西峡县 淅川县 内乡县 镇平县 邓州市 新野县 南召县 唐河县 方城县 社旗县 桐柏县
当前位置:HOME > > 风俗文化
饮食风俗

发布时间 2010-03-20

    一、 饮食结构

   汉代南阳人饮食丰富,结构多元化,形成了独特的饮食风俗。?

   (一) 主食?

   南阳地处我国中部的江汉中游地区,恰当秦岭、淮河这条南北自然分界线的衔接地带,生长着复杂多样的农作物。?

   1. 稻谷 张衡在《南都赋》中记述南阳一带“其水则开渎洒流,浸彼稻田”,清楚地表明
当地水稻生产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利设施作保证。这部著作还说:“?砀尴悖ê炭海?保?砀奘侵?硭?今沙河)之泽,?指粳稻,沙河从伏牛山北麓流出,那里也有水稻种植。至于书中“冬(禾余)”、“黄稻”的记载,说明当地稻谷的品种尚不一致,(禾余)即糯稻,黄稻就是黄米(秫),又称黄糯,加上粳稻,有三四种之多。

   ?2. 豆类 豆类作物在先秦时代韩国故地曾有大面积种植。据《战国策》卷二十六,韩国之地“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豆类可作成豆饭和豆汁汤,为一般人的主食,播种面积相当大。战国初期,南阳之地隶属韩国,尤其是西边的卢氏、淅川、西峡地处丘陵,在一定程度上,南阳的豆类生产与韩国其他地方应有相同的情形,也就是说种植面积广大,在粮食作物中占的比重较大。《南都赋》曾说南阳的原野上有“菽麦稷粟”,菽是放在第一位的。嘉靖《邓州志》也说邓州“菽粟之所出可他州比”,看来不仅多菽,而且质优。?

   3. 粟 粟即谷子,去皮后称小米,河南称为粟谷,它是南阳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与粟类相似的旱田作物较多,有黍、稷(通称糜子)、稗、(禾参)等,在农艺上一般称作粟植物。谷物是粮食的总称,但历史文献中,不少场合单称谷有可能就是指粟。《南都赋》讲过南阳原野上种有粟,还说“若其厨膳则有华芗重?”,华芗是指好看的香草,?是指黑色的黍,这种黍稃内皆含两粒米,故称重黍。《后汉书》卷一载,王莽地皇三年,南阳发生饥荒,刘秀在新野县避乱,又到宛城卖谷,此处的谷即似应为粟。由此可见,粟是南阳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

   4. 麦子 麦子在《南都赋》中

   也有记述,所谓“冬?夏?”,是指冬季的糯稻和夏季的?麦,一年两熟,实际上就是水旱田轮作制。?

   总之,在汉代南阳以稻谷为主食,辅以其他杂粮,正如《南都赋》所述:“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黍。百谷蕃芜,翼翼与与。”?

   (二)副食?

宴飨图

   汉代南阳的副食也丰富多彩。据张衡《南都赋》载:

  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荷,?蔗姜(韭番),菥?w芋瓜。乃有樱梅山柿,侯桃梨栗,穰枣若榴,穰橙邓橘。若其厨膳则华芗重?,?砀尴憔?9檠忝??FEB5?,黄道鲜鱼,以为芍药。酸甜滋味,百种千名。春卵夏?,秋韭冬菁。苏?x?紫姜,拂彻?腥。

   由此可知,汉代南阳盛产的蔬菜就有苦菜、蕺菜、黄?、莲菜、甘蔗、姜、大蒜、大荠、芋头等,还有夏天的嫩笋,秋天的韭黄,冬天的蔓青等,还有除膻解腥的调味品茱萸、紫姜等。南阳盛产的水果有樱桃、梅子、柿子、山桃、香梨、栗子、大枣、石榴、柚子、桔子等。汉代南阳的肉食品更是多种多样:大雁、沙鸡、黄籼鲜鱼、春天的鲜蛋等。这些美味佳肴在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上也有表现。据《南阳汉代画像石》图版222《鼓舞宴飨》画像,在一案上刻有一条鱼,头尾大部伸出盘外,上有3只肥鸭,还有串肉和其他炮制好的食物。《南阳汉代画像砖》图版19、20、21、22的庖厨、伏羲女娲图上,有一横架,架上挂有猪腿和鸡鸭一类的肉食。在南阳发掘的汉代墓葬中,也出土有大量的随葬动物陶俑,是供死人冥界享用的,但也反映出死人在生前食用的肉食品,据《南阳汉画像石》和《南阳汉代画像砖》二书的统计,主要有鱼、鸭、鸡、狗、猪、牛等。

   (三) 饮酒?

   南阳汉代饮料就现今见到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主要是酒。张衡在《南都赋》中说:“酒则九?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径寸,浮蚁若?。其甘不爽,醉而不酲。”说明南阳酒的质量是较高的,有酝酿9次的甜(酉丰)酒,有百日酿出的香清酒。这些酒酒膏寸厚,蚂蚁上去若
坐浮萍,入口香甜而不伤人,即使过量也不得病。东汉末年,曹操在他一篇奏书中记述了南阳“九酿酒法”的工艺过程:?

  臣故县令南阳郭芝有九酿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曲,正月解冻,用好曲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日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差甘易饮,不病。

投壶图

   这种酿法,在酿造过程中,连续投料,分批追加原料,以保持糖份的浓度,使酵母菌充分发酵。酿出的酒味淳厚,度数也可提高。贾思勰对这种方法酿出的酒给以很高的评价:“香美
势力,倍胜常酒。”(林剑鸣:《秦汉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第316页。)?汉代饮酒之风颇盛,特别是官僚贵族的饮宴都把饮酒作乐称为“嘉会之好”,民间饮酒也很
普遍,或“宾昏酒食,接连成因”;或“因人之丧,以求酒肉”;或“舍中有客,提壶行酤”;
或“论道饮燕,流川浮觞”。总之,婚丧嫁娶,送礼待客,无不用酒。饮酒场合很多,有“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汉书》卷24《食货志》,中华书局,1962年。)之说。汉代无名氏的一首
乐府古辞云:“东厨具肴膳,椎牛亨猪羊。主人前进酒,弹瑟为清商。投壶对弹棋,博奕并复行。朱火?烟雾,博山吐微香。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生动地描绘了汉代贵族的饮酒场面,而且饮酒时还佐以酒令助兴。南阳王公贵戚也不例外,饮酒之风更浓,在考古发掘的画像中,有不少反映饮酒的画像,饮酒作乐时还以投壶、六博为酒令赌具。南阳汉画馆藏的“投壶饮酒图”:画面中置一壶,旁有一酒樽,上放一勺。壶左右各一人,全神贯注,执矢投壶。右边一人似为司射。左边一人,已酩酊大醉,被侍者搀扶离席(南阳汉画像石编辑委员会:《南阳汉代画像石》图版223,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投壶在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后汉书》卷二十《祭遵传》说:“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王先谦《后汉书集解》说:“雅歌为雅诗也。”《礼记·投壶经》曰:“壶颈修七,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矢以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投之,胜者饮,不胜以为优劣也。”《西京杂记》记载:“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由此可以看出,汉代这种以投壶为优劣饮酒作乐的活动,在南阳也是存在的。其次,看一幅六博饮酒图:画面14人分为3组,上层一排4人,自左至右一人正襟危坐, 人侧身跽坐,似在讲述什么,另二人,一个举手似摇鼗鼓,一人鼓瑟,其间置二壶。中层刻5人,一人不知手持何物,一个鼓瑟,一个合掌,一女伎作长袖舞,一人似伴唱,中间置一酒樽。下层5人,左立一人为观棋者,另二人对奕,中置博局及酒樽,持箸六博。一人右手扬起作赌注状,似正在投棋(南阳汉画像石编辑委员会:《南阳汉代画像石》图版第28,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楚辞》王逸注:“投六箸,行六棋,故为六博也。”六博是古代一种游戏,始于商,至汉盛行不衰。博局分12道,6黑6白,每人6枚,行博时先投箸,后行棋,得箸多者为胜。这幅画面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南阳人六博饮酒的场面。

  二、 饮宴陈伎助兴

   南阳汉代贵族在饮宴时,往往伴以舞乐百戏来助兴,起到了重要的娱悦功能。《南阳汉代画像砖》图版第19、20、21、22《庖厨、伏羲女娲图》:在一个大瓮前,两个奴婢各执棒、勺劳
作,右有执鸠杖的长者。大瓮之旁有横架,架上挂有猪腿和鸡鸭一类的肉食,一个跽跪伸手取肉。架右方,两奴婢端盘、执物作走动状。《南阳汉代画像石》图版第222《鼓舞宴飨》,画面上部左刻一人,跽坐,右为鼓舞。下刻一案,案上有一条鱼,头尾的大部伸出盘外,另有两个耳杯,三只肥鸭,还有肉串和其他炮制好的食物。图版第28:画分上、中、下3层。上层左二人对坐,中一人仰面举手跽坐,手中似端有杯盏之物,其右置二壶。右上一人为鼓瑟者;中层5人:左3人奏乐,中置一樽,樽右一女伎作长袖舞,右端一人似为伴唱者;下层左立一侍从,另二人对坐,中置博局与樽,二人持箸对博,右二人对坐。这种饮宴陈伎风俗在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汉书·张禹传》说,张禹弟子戴崇位至少府,列九卿之一, “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奏乐”,与画像反映的何其相似。张衡在《南都赋》中对南阳人饮宴陈伎的场面也有详尽的描述: 

   及其纠宗绥族,?祠蒸尝。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馐琅?,充溢圆方。琢(王周)狎猎,金银琳琅。侍者蛊媚,巾NFEB7鲜明。被服杂错,履蹑华英。儇才齐
敏,受爵传觞,献酬既交,率礼无违。弹琴(扌厌)龠,流风徘徊。清角发徵,听者增哀。客赋
醉言归,主称露未??。接欢宴于日夜,终恺乐之令仪。

   从张衡的描述可以看到,汉代南阳人合家相聚,或祭祀祖先、或招待亲朋好友都要举行隆重的宴会,不仅有美味佳肴,而且陈伎助兴。伎人姿态迷人,吹笛弹琴,翩翩起舞,阿娜多姿,通宵欢宴,尽情尽兴,真乃其乐无穷!这又好像是对汉画像画面的描述。

  三、 饮食器具

   (一) 食具?

   从南阳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出土的随葬器物和画像砖(石)来看,南阳汉代的食具主要有箸、勺、碗、樽、杯、案、鼎、壶、敦、瓮、盘、盆、魁、案、罐、豆、洗等。?箸在先秦时期称作“?k”或“??”,即现代的筷子。原先进餐时多用手取食,只有食菜时才用箸,汉时可能已用箸进餐。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石)有持箸进餐的画面。?

  鼎、壶、敦在战国时期都作为饮食器具用,在南阳出土的这些汉代陶器已属于礼器。陶鼎的
制作模拟战国时期铜鼎形制,腹部饰有宽弦纹。鼓面盖上附有小钮3个。足为马蹄形,足之上端鼓面处皆印有人面。大鼎模印长须老人面像。中鼎模印八字须壮年面像。小鼎模印无须青年面像。模印老、中、青三种不同年龄人的面像,用以区分鼎的大小,可能有尊老爱幼之意,在我国其他地方较为少见。较早的南阳赵寨和杨官寺画像石墓中均有出土。陶壶为敞口、高领,肩和腹部皆饰有宽弦纹两周,在扁圆形带有子口的壶盖上,饰有鸡冠形小钮3个,其制作特征类似战国时期楚墓中的随葬陶壶,显然是受楚文化的影响。出土的陶敦,器身和器盖几乎等高。鼎、敦、壶是战国墓中的随葬陶礼器的组合,供死人在阴间使用,而南阳汉画像石墓中仍葬这些礼器,说明南阳在汉代贵族的生活中仍使用这些礼器作饮食器具。
?
  杯又称耳杯,得名于杯上有耳形把手。常用于饮酒,也可作食器。从南阳汉画像石墓出土的
随葬陶耳杯来看,两侧都有月状耳,而大小不一,有的长径10厘米、高2?3厘米,有的长径12、 6厘米。在汉画的饮酒画面上也多置有耳杯画像。?

  案,是汉代人进餐用的食案。当时人进餐时席地而坐,所以食案又分为无足和矮足。从南阳
汉代墓葬中发现的陶制食案来看,主要有二种,一是长方形的,二是圆形的。长方形浅盘,中间稍鼓,底部两端有一凸起的横带,上安四足,长24、5厘米、宽13、2厘米、通高7、2厘米、足高4、8厘米,还有长方形案长65、5厘米。圆形案平面呈圆形,边周突起方棱,底边缘附有蹄形足
3个,通高58厘米。也有无足的长方形食案,四角各有一圆孔,长46?5厘米、宽30?5厘米、沿高0 、5厘米。汉代无足的食案类似托盘,又称作“(木於)案”,可以连同放在上面的食器一道端起来。矮足的食案就相当于现在的桌子,上面可摆放食品和食器。从南阳汉画的食案画面看,上刻有鸡、鸭、鱼食品,还有耳杯、酒壶等饮具。?

  樽是汉代主要的酒器或水器。它分为盆形、?形两大类。盆形樽有三足,圈足二种,以后者居多。?形樽也有三足、圈足两种,而以前者居多。从南阳汉画来看,饮酒画面所置樽,大多为三足樽。?

  勺,南阳汉墓出土的陶勺与现在用的勺相差无几,前为椭圆勺,后有圆柱形柄,柄端折成钩
状,柄上有彩绘,长20厘米左右。勺主要是用来舀水或汤类的。?

  盘,是用以盛食品的,南阳汉画上有盘上刻鱼的画像。从南阳汉墓出土的陶盘来看,长方
形,四边有边棱,大敞口,浅腹,平底,有的盘内模印有扫帚、勺等器物,口径约20厘米。看来盘也可以用来盛其他物品。?

  瓮、罐都是盛器,鼓腹,平底。?

   (二) 炊具?

   汉代南阳的炊具主要有灶、釜和甑等。?

   灶是以柴草为燃料煮饭、炒菜的工具。南阳汉墓出土的灶,类型多,工艺先进,充分反映了南阳人在汉代的饮食生活和烹饪技术。从形状上看,有立体长方形、椭圆形、半椭圆形等灶。
从灶口数量看,有灶面1个锅口,2个锅口,3个锅口,3个锅口置3釜、釜之上有甑,4个锅口等。拱形火门,分落地和不落地2种。灶后壁中间的烟囱分为圆形和柱形2种。灶的前后有遮烟隔火墙。这种灶型几乎与现在农村的灶型无多大区别。灶面同时开数个锅口,使人们可以一方面做饭,一方面煮菜,同时兼作菜肴食品,既省时又省燃料。烟囱有利于拔风起火,隔火墙高出灶台之上,以遮挡烟火,可以避免烟熏火燎之苦。?釜相当于现在的锅,一般用夹砂陶制成,呈红色,扁圆腹、圜底,可套在灶的火眼上。甑也多为陶制,放在釜上,敞口,外折平口沿,底部有透入蒸汽的孔,需蒸的食物放在甑中。南阳汉墓出土的釜有大小两种,形制略同,小釜一般口径7厘米、腹径12厘米、高10厘米。一般是大口、鼓腹、平底。?  

   (三) 食品加工器具?

   汉代南阳食品加工器具主要有臼盘和磨等。磨是用来磨面,臼盘是用来加工米的脱壳工具。这是汉代先进的粮食加工工具,它也反映出汉代南阳的饮食文化。?

  磨是农村主要的食品加工用具,在电力磨面加工机器出现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从南阳汉墓
出土的陶制磨型看,一般分为上下两扇,上扇的顶面凸起并有凹槽,槽内分两格,每格一磨眼 ,磨面刻有凿槽,磨下有方池磨盘,安有4个熊足。有的上扇顶面有两个相对的半月形粮槽,槽内各雕一磨眼,磨面有辐射状沟槽,中心有磨脐,下扇与圆形磨盘连接为一体。磨盘边沿突起,其下有足。?

  臼盘,是用来加工米的。从南阳汉墓出土的陶臼盘看,一般作凸边长方形,盘内侧有一臼形圆窝和两个杵架。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南阳网站建设 郑州信息网 河南网站建设 南阳商务网 河南批发网 南宁分类信息网 南阳鲜花网 郑州老博会 南阳旅游网 南阳商标注册
南阳微网站建设 南阳小程序开发 南阳婚庆礼仪网 南阳网络推广 南阳大数据营销 中国玉网 南阳律师维权网

关于我们

微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

广告服务

代理加盟

招贤纳士

支付方式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南阳市范蠡路华鑫苑  电话:0377-63205555   13663998848   E-Mail:sjwb666@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豫ICP备09016473号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295号  

本站法律顾问:罗中彬律师   河南育滨律师事务所  

分享按钮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