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



分站入口: 宛城区 卧龙区 高新区 西峡县 淅川县 内乡县 镇平县 邓州市 新野县 南召县 唐河县 方城县 社旗县 桐柏县
当前位置:HOME > > 风俗文化
南阳古代服饰

发布时间 2010-03-20

    服饰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们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中首位的服饰,其发展演变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是缓慢而缺乏活力的。南阳历代的服饰是丰富、绚丽、多样的,经过千年甚至上万年不断相承、变革、创新,在历代的衍变发展中,不断吸取其他民族的形式而加以充实、更新,呈现出了南阳固有的服饰文化特色。南阳服饰文化的广泛性、普遍性以及与中国服饰文化的统一性,就更为明显了。尤其是现今社会,科技空前繁荣。交流日益增多,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促使南阳的服饰发展同整个社会的服饰发展同步进行。南阳人敢穿戴、会穿戴、讲穿戴,大胆追逐各种服饰新潮,从服饰的款式、面料、质地、色彩、图案上都可以与中国当下流行趋势相一致。

  古 代 服 饰

   服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支柱,又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南阳古代服饰犹如南阳历史的晴雨表,它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折射出了不同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认识水平、主观信仰、审美理想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戒律法规等,是古代南阳劳动人民认识力、创造力和支配力的集中体现和智慧结晶。

   一、 汉唐时期南阳服饰

   汉代的一般服装,男子穿襦裤,妇女穿襦裙等,这一点在南阳汉画馆现存的“男耕女织”的石画像中就可以看到,人们大都穿短上衣,领式有直领、方领、交领,上身和下身分开。?

   汉代南阳的首饰、佩饰多而精。当时的发饰主要有笄、簪、钗、华胜等,南阳的贵妇还戴步摇冠和步摇簪。步摇冠就是戴在头上的假髻,除用笄固定之外,还要另加熊、虎、天禄、辟邪、牛等几种动物的饰片为饰,再用孔雀、黄金作额上正面的装饰版,用九种华胜及白珠穿成桂枝般的装饰和白珠做成的耳?配套,绕以翡翠华云,金碧辉煌。 当走动的时候,那白珠桂枝和耳?随着脚步摇动,能够化静为动,扩大视觉空间,更加引人注目。步摇簪是在簪顶挂珠玉垂饰的簪子。笄是固定发髻的。簪是笄的发展,在其头端加纹饰,可用金、玉、牙等制作,常常做成凤凰、孔雀的形状。因贵妇发型以高大为美,故妇女常于真发中掺接假发梳成高大的发髻,也有用假发做成假髻直接戴在头上,再用笄簪固定的,称为“副贰”。还有一种用假发和帛巾做成帽子般的假髻, 白天往头上一戴,晚上可以取下来,称为帼。当时的耳饰主要有:(王真)(用玉充耳)、??(用珠穿耳)、耳环、耳坠等,此外还有颈饰项链、臂饰手镯、指饰戒指、观赏性的佩玉等。?

   唐代南阳妇女冠服是男子冠服的陪衬,其形制也受制度的限定。而其生活服装有一定的流行变化,被当时诗人称为“时世妆”。它格调华美,生气勃勃,品类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襦(或袄衫)、裙装。这是由女上衣和女裙配套的服装样式。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和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功用吸汗,有对襟及右大襟两种。襦袄的领型除交领、方领、圆领之外,还有各种形状的翻领。翻领以对称翻折的庄重造型,把观众的视线导向穿衣人的首脑部位,收到传神的效果。裙子流行高束腰或束胸、贴臀、宽摆齐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总体看来,南阳衣裙的款式,从初唐到盛唐在美学风貌上有一个从窄小到宽松肥大的演变过程。“风姿以健美丰硕为尚”。这种新趋势反映到服装样式方面,也流行大髻宽衣。中唐以后,服式越来越肥。有的还作半露胸的款式。唐代还可见到南阳妇女穿着窄袖的衣服,袒着胸口,露出半只臂膊,系着束到乳房以上的长裙。她们的肩背上还披着一条长长的围巾。有时把披在两肩旁的垂端凑在胸前,好像穿一件马甲。这种长围巾就是“帔帛”。?

   唐代南阳的冠帽主要有:幞头、进贤冠、平巾帻、通天冠等。幞头起初由一块民间的包头布逐步演变成衬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完美造型。进贤冠也是极为重要的冠式,唐代进贤冠的冠耳逐渐扩大,并由尖角形变成圆弧形。平巾帻,帻身加大,从正面角度看外廓像一个元宝的剖面,它与大袖襦、大口裤相配套,脚踏高头履,显得仪态威严。?

   唐代南阳妇女对头部的化妆十分重视,发式和发髻式样的变化多种多样,妇女面部化妆,一般是敷铅粉、抹胭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靥等。直至今日,不管在南阳农村或城镇,仍保留有这种传统。

   二、 明清时期南阳服饰

   明代南阳服装的基本款式有:交领式衣衫:南阳民间的劳动者所穿短衣,多为交领式服装。盘领衣:这种款式是由唐宋以来的圆领袍衫发展而来,官服大多衣裾两侧有插摆,多宽袖或大袖。平民所穿无插摆,袖为窄袖。上衣与下裳相连的束腰袍裙:上衣为右大襟窄袖,束腰,下裳散褶。对襟合领式或对襟直领式衣服:男式对襟衫长袖的不多,半长袖对襟式短袄,先为劳动者所穿,后渐及士大夫。还有比甲(马甲)是无袖无领的对襟式上衣,至明中叶成为南阳青年妇女穿着的半长外衣,至清代又缩短衣身,称为坎肩、背心。背间中缝直通到下面的斜领大袖袍:如直裰(又称直身)、衫、道袍,这种款式的衣服衣身宽松、衣袖宽大,膝下拼一横幅为裥,故又称裥衫,四周镶大宽边,前系两个带,南阳的举人、贡生、监生有穿此类衣服的,南阳民谣流传有“二可怪,两只衣袖像布袋”的说法。这是因为此类宽松式的服装,表现文儒优雅之风或士人燕居野趣风度是很合适的,而作为平民则不能适应劳动的需要。?

   明代的巾帽名目较多,南阳最流行的是瓜皮帽,当时称六合一统帽或小帽,是用六块罗帛缝拼,六瓣合缝。到清朝朝野都戴这种帽子。少数贵夫人头上需插花戴银缀金。?

   靴,明代庶民、商贾、艺人等都不许穿靴,儒士生员允许穿靴。高跟鞋,明朝时新的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4至5厘米高的圆底跟,以丝绸裱裹。镶边小口布鞋,在南阳乡间为先辈和有学问者所穿。尖头鞋,明代妇女有缠足的陋习,因而鞋头较尖,女子穿这种鞋子走路,步履维艰。但在明、清甚至清朝以后一段时间,南阳民众都把这种小脚穿的小鞋看做一种“美”,称做“三寸金莲”,以致于女子出嫁时,先从其脚的大小来判断人的美丑,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对人们心灵的扭曲。?

   清代南阳一般服饰。马褂: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腰束湖色、白色或浅色长腰带,后系手巾,是男子一般的服装。马褂长仅及脐,左右及后开,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形式有袖长过手或袖短至腕、对襟、大襟等。马甲:马甲即背心、坎肩。马甲为无袖的紧身式短上衣。袍、衫:这种衣服清初款式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袍衫,在清中后期,流行宽松式,有袖大于一尺的。后中式袍衫的款式变得越来越瘦,长盖脚面,袖仅容臂,穿这种袍衫连蹲一蹲身子都会把衣服撑破。衬衫:衬衫穿于袍衫之内,衬衫的形状与长衫相似,也有上面不用二袖,上半截用棉布,下半截用丝绸,在腰部相缝接而成的,称为“两截衫”。短衫短袄:有立领左大襟与立领对襟两式,与裤子相配,外束一条腰裙,是一般劳动人民的服装式样,长裤于裤脚镶一段黑边。南阳人穿长裤,用带子将裤脚在踝骨处扎紧,冬夏都如此。?

   女子马褂,款式有挽袖(袖比手臂长的)、舒袖(袖不及手臂长的)两类。衣身长短肥瘦的流行变化和男式马褂差不多。但女式马褂全身施纹彩,并用花边镶饰。坎肩,又名背心、马甲,为无袖短身的上衣,式样有一字襟、琵琶襟、对襟、人字襟等,多穿在氅衣、衬衣、旗袍的外面。花纹内容都寓有吉祥含义。纹饰的马褂、坎肩一般是富贵妇女才能穿。褂裥,褂为妇女们在春秋天凉时穿于袍衫之外的长坎肩,这种坎肩系圆领、对襟直身、无袖、左右及后身开、两侧开至腋下。衬衣,清代女式衬衣为圆领、左大襟、直身、平袖、有五个纽扣的长衣,是妇女的一般日常便服。常在衬衣外加穿坎肩,秋冬加棉。裙子,裙子有百折裙、马面裙、鱼鳞裙、凤尾裙、红喜裙、粗蓝葛布裙等等,红喜裙为新娘的婚礼服,以大红色底绣花,与大红色或石青色底绣花女褂配套。红喜裙在民国时期仍为南阳民间普遍使用的女婚礼服。粗蓝葛布裙是下层劳动者所穿的裙子,南阳民间不仅用粗蓝布作裙子,而且用蓝印花布制作裙子。?

   瓜皮帽:瓜皮帽是沿袭明代的六合一统帽而来,又名小帽、便帽、秋帽。帽作瓜棱形,圆顶。毡帽,为南阳农民、商贩、一般劳动者所戴,有多种样式。孩童帽,帽顶左右两旁开孔,装两只毛皮的狗耳或兔耳朵,以鲜艳的丝绸制作,镶嵌金钿、假玉、八仙人、佛爷等,帽筒用花边缘围,称狗头帽、兔耳帽。有的前额绣上一个虎头形,两旁与帽筒相连,帽顶留空,称虎头帽。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南阳网站建设 郑州信息网 河南网站建设 南阳商务网 河南批发网 南宁分类信息网 南阳鲜花网 郑州老博会 南阳旅游网 南阳商标注册
南阳微网站建设 南阳小程序开发 南阳婚庆礼仪网 南阳网络推广 南阳大数据营销 中国玉网 南阳律师维权网

关于我们

微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

广告服务

代理加盟

招贤纳士

支付方式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南阳市范蠡路华鑫苑  电话:0377-63205555   13663998848   E-Mail:sjwb666@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豫ICP备09016473号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295号  

本站法律顾问:罗中彬律师   河南育滨律师事务所  

分享按钮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