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



分站入口: 宛城区 卧龙区 高新区 西峡县 淅川县 内乡县 镇平县 邓州市 新野县 南召县 唐河县 方城县 社旗县 桐柏县
当前位置:HOME > > 风俗文化
南阳娱乐民俗-庙会

发布时间 2010-03-20

    一、 南阳庙会的神韵

   庙会是娱乐的艺术形式得以展现的一个重要基地。南阳的庙会,有着长久的渊源。根据出土的汉画像石及文献资料来看,它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当时称之为“社祭”。社,土神,古人意识中认为世间一切皆来源于土,故而在固定的日子和地方用精心准备的祭礼对土神予以祭祀,以求风调雨顺,祥光普照。有了祀神活动之后,必然要为神修庙,不能让风吹着,雨淋着,日晒着,这样祭祀神的一应佛事方能顺利开展。有佛事就有逛庙烧香之人,有逛庙烧香者就有商贩来做买卖,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庙会集市。庙会是一种以庙宇为依托,开展祭祀神佛、交易货物、娱乐身心活动的集会。就南阳举办庙会的场所而言,自古而今,庙会一般都设在寺庙或者寺庙附近。随着时间的更移,由于自然的及政治的原因,有些原先修建的庙宇虽然业已坍塌,香火踪迹难觅,但世人仍沿袭旧例,届期前往,或售物或看戏或观景,熙熙攘攘之中,平添了许多精神上的收获。?

   在解放前,不管是何种庙会,会期前几天,各地的商贩便会云集而至,布帏如林,鳞次栉比,各种货物很是齐全。声望大的商家,支布幕为庐,进行贸易,不仅货物全,而且质量好。庙会尚未开始,各商家就已提前进入竞赛角逐了。会期一到,数以千计的赶会人便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有人去听说书看大戏,有人去拜神求仙以保平安,有人去买东西,人声鼎沸,比肩接踵,热闹非凡。杂耍诸戏,来自四方,各献所长,以娱游人之目。水煎包、油馍锅等小吃店的老板,更是从早忙到晚,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在庙会上,还有一类商贩,他们或来自异乡,或来自本土,卖膏药(诸如虎皮、狗皮、麝香等各种膏药)、卖鼠药、卖大力丸、卖偏方秘方,可谓是本小利大。他们在开张时,像卖针、卖线、卖木梳篦子的商贩一样,先表演一段颇为精彩的节目,吸引观众围拢过来,即使用特殊的艺术手段,将观众变为顾客,在表演完技法之后,劝说人们购买其随身所带的商品。“有钱帮个钱场,无钱帮个人场”,从而造成一种热闹的声势。游人如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庙会风俗画。完全可以说,庙会是一个活的、立体的民俗博物馆。每一次庙会,都是一次民俗文化展览,也是一次民俗文化交流。?

   庙会可以一年四季皆有,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在时间安排上又有着各自特点。南阳地区自古都以种田为主,所以这里的庙会或选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或选择在天高云淡的金秋,因为只有这两个时间段中,民众才有闲暇时间。广大民众通过逛庙会一方面可以祈神赐福,另一方面可以趁机轻松一下。?

   由于庙会集娱乐、敬神、经济三功能于一体,社会各界都能在庙会上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所以它具有相当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庙会之日幽蓝的晨曦刚刚退去,不等旭日跃出枝头,村里的男女老幼便会打扮一新,走出沉睡的老屋,三五结伴,向庙会会场涌来。集镇内外,街巷阡陌,沟坎场埠,到处充溢着色彩各异、新旧不一的帐庐和人群,犹如波涛汹涌的海洋,鼓乐声、呼喊声、嘶鸣声不绝于耳。农器家具、衣服布匹、鞋帽百货,鳞次栉比,小吃摊点摆满会场。旧时,南阳集镇上的庙会多为求寿、拜佛、进香、还愿而兴起,解放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庙会已逐渐演变成了物资文化交流、旅游娱乐大会,以繁荣经济,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庙会期间,真可谓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例如,著名的农历三月三独山庙会。

   二、 南阳的著名庙会

   南阳主要的庙会有桐柏盘古庙会、镇平贾宋的庙会群,南召县的庙会等。?

   桐柏盘古庙会。据宋代王存等撰写的《元丰九域志》载:“桐柏山有盘古庙。”可知,盘古庙至少在宋代即已建成。宋代以后,每有增益,遂成如今盛况:庙内有闪棚、卷棚、大殿,两侧建有廊苑,庙之顶梁柱为石头造成。盘古塑像身披葫芦叶,腰束葛条,赤裸双足,忠厚、朴实、善良、勤劳,一副田间耕作的农民模样。盘古山庙会定在盘古爷的生日——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在这一天,周围的民众蜂拥而至,烧香、唱戏,或感谢盘古的浩荡恩德,或请求盘古赐福祛疾,保佑一年平安无事,或祈祷盘古显灵,让家中媳妇早日得子。根据实际情况,庙会三天五天不等,山上山下,人流如蚁,锣鼓喧天,香烟缭绕。?

   镇平贾宋的庙会群,庙会从农历的大年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底的腊八。?

   泰山庙庙会时间是在正月初一,地点在泰山庙前。这一天,以泰山庙为中心,热闹非凡,人声鼎沸,比肩接踵。沿街摆满了丰盛的供品,有猪头、猪肋条肉、红烧鱼、水煮鸡、水果等,香炉里香烟袅袅,爆竹焰火此起彼伏,火药味在数里地外也能呛人。泰山庙庙会的娱乐酬神形式,多年来沿用成习。主要有三:一是舞狮子,二是舞旱船,三是大姑娘小媳妇叽叽喳喳在庭院里荡秋千。所舞之狮,红、黄、绿三色构成,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装扮而成。每头狮子前有一小伙子领逗,他手执铃铛环,前翻后退,上高爬低,其动作,其形象,显得粗犷豪放、威武有力。旱船则显得轻巧活泼和俏皮,上下洋溢着喜剧色彩。在贾宋泰山庙会上,旱船表演的传统段子有《猪八戒招亲》、《打鱼杀家》、《大头和尚戏柳翠》、《打焦赞》等小品,伴有唢呐等乐器。旱船主角不仅男女均可,而且老少咸宜,有些年份旱船舞后面还伴之以高跷,借以烘托喜剧气氛。?

   贾宋的火星庙会安排在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传说是火神爷的生日。这一天,人们从中午便开始安排敬火神爷的一应供品,例如,用面蒸成的枣山、枣鱼、猪头、水果等。在香炉前许愿还愿,到了夜幕降临,便大放爆竹烟火,花灯齐明,人们倾家出动,到街上观看各家各户的彩灯,以取乐于火神爷,祈求年年平安无事,不发生火灾。?

   老君庙会是贾宋庙会中惟一在一年内举办两次庙会的庙宇。一次在农历二月十五,传说是老君的生日;一次在六月十五,传说是老君得道日。?

   南召县的庙会氛围也不淡薄,比较有名的庙会有李青店、云阳镇的土地庙会,南河店、曹店的火神庙会和尹店的三皇姑庙会。李青店和云阳镇庙会为祭祀土地神而举办,会期都是三天。李青店庙会时间为农历二月初四至初六,一般请戏班2~3台,剧种多为曲子、越调、宛梆等,地点在黄鸭河滩,主要交易品种为丝绸、山货、柴草、中药材、农具、家具、日用百货等。杂耍有背装、高跷、舞狮、玩猴、打响器等,客商主要来自相邻的嵩县、鲁山、方城、镇平、新野等地。人们喜气洋洋,在琳琅满目的货物中各取所需。云阳镇庙会规模大、客商多、会期长、戏班多,它原来是3个庙会,由于举行的时间前后相连,久而久之,演变成了一个庙会。这3个庙会分别是:南石庙的“土地庙会”,举行时间是农历二月十四至十六,会期3天。该庙会刚一结束,二月十六老母庙会便又接连举行,会期同为3天,两个庙会在同一地点(南石河滩上)接连举行,一台戏从二月十四一直唱到二月十八。二月十九,南淮庙的土地庙会隆重举行,会期同样为3天,至二月二十一结束。一般唱2~3台大戏,邻县鲁山、方城及湖北、山西、河北等地的客商前来赴会。交易的商品以中药材、农具、布匹、日杂用品为主。会上有云彩灯、云里马、旱船、抬花轿、放风筝等自娱自乐项目。会大人多货全,热闹非凡。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这3个庙会合称为物资交流会,地址虽然仍然选在南石庙的河滩上,但会期由旧时的8天,改为农历二月十三至二月十九,会期7天,戏班多为2~3个,到会的客商呈现逐年增多之势。?

   南河店的火神庙会也比较有影响。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七,会期5天。北寺的光神庙会时间为农历二月初四至初六,会期3天。中心垛庙坡的“祖师庙会”时间为农历三月初二至初四,会期3天。南河店的3场庙会一般都是请戏两台,丝绸、牲畜、农具、山货、柴草等为其重要交易品种。背装、前后脸、旱船、高跷、高台故事、抬花轿等民间艺术娱乐节目为当地民众所喜爱。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庙会演变成物资交流会,服装和日用百货成为主要交易品种。近年来,背装、高跷、高台故事等民间艺术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曹店庙会又称“火神庙会”,坐落在鸭河口水库库区,1960年前庙会时间为农历正月二十三至二十五,会期3天,一般从外地请戏班2~3台,辐射范围较小,赴会者多为邻县方城的博望、柳河,南阳的石桥、掘地坪等地的客商,山货、中药材、家具、农具、小杂货为其主要交易品种。曹店街上的小王氏镢头、锄板和镰刀,曾经热销一时。1960年随着鸭河口水库建成,因曹店成为淹没区而停办。?
  尹店三皇姑庙会俗称“四月八尹店会”,又称“麦货会”,时间为农历四月初六至初十,会期5天,戏2~3台,影响较广,方城、鲁山及湖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客商前来赴会。会上以大型农具、杈把、扫帚等为大宗交易品种,有打铜器、推小车等民间艺术表演节目。?

   综观南阳的庙会,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在春秋时期,庙会和酬神是一体的,庙会是一种不自觉的行动,这个时期庙会的经济职能为生产功能所替代。?

   战国时期由于冶铁业的发展,大量铁制器具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因而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文化的发展,表现在庙会文化上,则是南阳的庙会从以城镇为中心转变为向广大乡村扩散,作为庙会经营主体的商贾开始活跃起来。?

   汉代,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寺院遍布于南阳大地,伴随着佛教学说的传播,镇平菩提寺、石佛寺、瓦官寺的建立,崇尚佛教的庙会逐渐增多,更加显示了庙会文化的多元性,尤其是在庙会祭祀中,佛与道分庭抗礼,互相渗透,使庙会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唐宋以来,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发展,道教文化经过帝王的倡导而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热闹局面,并迅速在全国繁盛起来。庙、台、祠、宫、观、庵等道教建筑备受青睐,建立了龙王庙、老君庙、娘娘庙、泰山庙等。庙宇的建立为以后的庙会产生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明清以各地遍建会馆作为庙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会馆的建立使庙会更有秩序,更加规范,例如,南阳许多县镇建立的山陕会馆,其中立祠建庙,敬祀关羽。建造戏楼歌榭,对促进南阳与外地庙会文化和戏曲文化的交流以及集聚庙会的主体——商贩和手工艺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商贩和手工艺人担当着庙会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角色。?

   解放后,南阳庙会大多是仅仅作为一个载体,在发展地方经济、传承传统文化以及旅游经济的开发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南阳网站建设 郑州信息网 河南网站建设 南阳商务网 河南批发网 南宁分类信息网 南阳鲜花网 郑州老博会 南阳旅游网 南阳商标注册
南阳微网站建设 南阳小程序开发 南阳婚庆礼仪网 南阳网络推广 南阳大数据营销 中国玉网 南阳律师维权网

关于我们

微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

广告服务

代理加盟

招贤纳士

支付方式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南阳市范蠡路华鑫苑  电话:0377-63205555   13663998848   E-Mail:sjwb666@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豫ICP备09016473号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295号  

本站法律顾问:罗中彬律师   河南育滨律师事务所  

分享按钮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