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



分站入口: 宛城区 卧龙区 高新区 西峡县 淅川县 内乡县 镇平县 邓州市 新野县 南召县 唐河县 方城县 社旗县 桐柏县
当前位置:HOME > > 风俗文化
经商之风

发布时间 2010-03-20

    一、 先王遗风与商遍天下

   南阳自古就是中国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商业十分发达,具有“商遍天下”的美誉,经商之风甚盛。远在周秦时代,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产品交换的产生,在南召等县境内已经形成“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嘉庆《南阳府志》。)的交易场所,东贸齐鲁,西易山陕。东汉时期,南阳“富冠海内”,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

   明清时期,南阳的商业比较繁荣。这是因为,第一,柞蚕丝、粮食、油料、棉花、苎麻等农副产品及丝织业和其他小手工业的发展开发了为数众多的土特产品进入流通领域,量大自然利厚,商人乐聚此端。第二,清代京师至贵川等地取道南阳,加之纵横交错的白河、唐河、湍河、汉水等水路水深船大,河流通畅,南阳遂成为东南西北货物交易的集散地。南阳盆地,商业荟萃,拥有100家商号的集镇全区共有22家之多,它们分别是拐河、方城、赊店、源潭、平氏、李官桥、荆紫关、西峡口、马山口、湖阳、新甸铺、〖HT5,6〗氵〖KG-*2/5〗急〖HT5SS〗滩、李青店、云阳、南河店、石桥、博望、瓦店、穰东、贾宋、镇平、石佛寺等,构成了南阳纵横交织的商业网络。南召县城东北隅的南召店和东关的大骆驼场、骡马店,四季商客盈门,每天都有四五百头牲口住店。来时驮盐驮布,走时运丝运药。南召店曾有日进斗金之誉。据光绪二十年(1894年)统计,外地巨商每年从县境运销柞丝10万公斤,药材约50万公斤。药材中以辛夷花、冬花、山萸肉、猪苓、柴胡、桔梗、大黄、杜仲为大宗,从而形成以县城和李青店为骨干集镇,辐射各集镇和邻县的商业体系。西峡境内商业旺盛,县城漆宝庙碑有这样的记载:“峡口路通秦晋,水达吴楚,万商云集,生漆居首。”清嘉靖年间(1796~1820年)仅峡口镇就有漆商66家,年经销量多达20万公斤。最为著名的颜料商查贯月,名宏恩,以经营油漆闻名于省内外。立商号“保泰号”,鼎盛时雇佣员工达70余人。商品销往南方各市及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新野地处平原,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历史上因有水运之便,与湖北的樊城、汉口等地交往密切。清代初年,全县即有集镇14处,商户250余家,沿河的新甸铺、义阳等镇,市场颇为繁荣。桐柏毛集、城关、平氏三点一线,构成桐柏集镇的一字形布局,商品以牛皮、烟叶、花生、瓜子、大枣、苹果、花椒、核桃、柿饼、小麦、棉花、杂粮、芝麻、桐油、桐木、煤炭、药材、绸绉为主要输出品种,而纸烟(即香烟)、煤油、颜料、食糖、呢绒、食盐为主要输入品种。南阳药材北以营口为据点,向北销往京津和东北地区;南以汉口为据点,销售到沪汉两广和香港。南阳所出产之绸缎,光滑细腻,为海外所赞赏,多以香港为交易地,然后转往东南亚诸国客户的手中。独山玉石及土杂果品,更是货迹遍布九州大地,其上乘的成色,受到国人的喜爱。商业发展至这一时期,种类较之以前已有较大增益,凡有绸缎、粮食、药材、鲜干果等51大类,而其中尤以颜料、盐务和典当为大宗。

  二、 新中国成立后南阳商业飞速发展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南阳经商之风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解放初期,南阳同全国一样走过了对商业手工业的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一直到计划经济下的国有商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随着市场的开放,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打破了国营商业单一渠道和一统天下的局面,“南阳人民有志气,饿死也不去做生意”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地方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做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决定后,为南阳的第三商业发展插上了金翅膀。一些像贾宋、石佛寺、孟楼、穰东、荆紫关等古老商业名镇也焕发了青春。镇平贾宋镇,抢战市场机遇,投资8000万元,先后建成工业品、鞋帽、副食、文化用品、服装等24个综合性专业批发市场和8条商业街,总占地340亩,商户360家,全国各地诸多大中型企业在此设立直销处、代理商360家,江、浙等外地商户750家,经营47大类3000多种商品,购销辐射全国17个省的60多个县(市),市场日均客流量达12万人(次),年成交额达25亿元,与义乌、关林、石狮、汉正街等全国著名批发市场构成流通网络,已成为豫西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交易中心。镇平石佛寺已成为全国“玉雕之乡”,邓州穰东、贾宋已成为服装、小商品有名的集散地。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建成了新华商贸城、汽车配件市场、汽车市场、小商品市场、鞋帽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等各种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在商品的种类上,经营的品种也由过去南阳的玉雕、油漆、粮食、畜牧、中草药等发展到工农业生产及涉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成千上万个品种,一些产品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在经商大潮中,南阳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私营业主、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镇平地毯集团公司已在上海、郑州等地建立各类分公司、直属分厂58个,生产联合体400多个,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地毯产业集团,张衡故里石桥镇月季花基地已有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专业户250多个。西峡县有百万元以上的香菇专业户400余家。“玉雕之乡”镇平,从事玉雕加工、生产、销售的企业达10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玉雕销售门店3000余个,年出口或交易额8亿多元。南阳饮食业的“金爵”、“消夏园”等近些年迅速壮大。

  三、 南阳经商民风形成因素

   南阳经商民风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它的历史渊源,南阳早在古代已有经商之风流传,“商圣”范蠡就是优秀的代表,明清时期商业特别发达,社旗山陕会馆、淅川荆关、镇平贾宋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镇平丝绸明清以来就闻名全国;二是大自然物华天宝的慷慨赠与,给南阳人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交换资源;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南阳大地,市委、市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供了优质服务,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推动了经商之风快速发展。

  四、 南阳经商之风的特点

   纵观南阳经商之风,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不惟时任,且惟择地。即选择一个有利的经商地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秋时期南阳范蠡就对此深有体会,选择了“天下之中,诸侯四通”的货物贸易中心陶作为自己的经商地点,“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史记·货殖列传》,《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现代的南阳商人也十分重视选择经商地点,西峡漆商查氏,将商号开在开封、信阳等交通便利之所,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马山镇经营药业的“天泰生”商号,在资本积累到一定规模之后,派出人员在武汉、沙市、太原、西安、兰州、银川、重庆、长沙、南京、北京、徐州、天津等通商口岸设立分行,从而掌握货源,或就地收购,或签订合同。由于信息广,交通便利,致使“天泰生”商号在清末民初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商号。其二,遵循“乐观时变”“与时逐”的经营原则,看准商品价格贵贱的有利时机,“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南阳“复和庆绸缎店”,1931年开业,有资本1万元(银元),从业者10人,经理霍明甫,主营绫罗绸缎和各种布匹。经营方式是:摸清用户需要,送货到家。经常派员深入本地与邻县农村富户家中,摸清他们的红白喜事,把所需商品及时送货上门,生意兴旺一时。其三,“务完物,无息币”,即注重货物质量,加快资本流动。这是南阳人致富的又一诀窍,上文所述西峡查氏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其四,做生意“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南阳商人深谙其中道理,旧时一些有影响的大商号,多是走多种经营之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邓州建立的“福记城”商号,经营人魏峰远用1万银元入股邓州“玉泉池塘”,门面经营杂货,中院开餐馆,后院开办浴池,还备有客房床位,不到3年分红1万两银子,之后在县城30多家商号中入股经营。魏的“福记城”商号不仅主营上述业务,还兼营糕点、酱腌食品等,至1947年,资产已达500万元,置地17顷,成为邓州最大的商号。南阳商人经营之术还有能聚能散,广结善缘、赞助公益的特点,这些都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能够以儒术饰贾事,自觉不自觉地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有密切联系。他们善于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经商的有益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在商界取得了成功。南阳商人的经商之术作为一种文化,积淀于南阳民间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千百年来,绵绵不绝地熏染着南阳人的情怀。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南阳网站建设 郑州信息网 河南网站建设 南阳商务网 河南批发网 南宁分类信息网 南阳鲜花网 郑州老博会 南阳旅游网 南阳商标注册
南阳微网站建设 南阳小程序开发 南阳婚庆礼仪网 南阳网络推广 南阳大数据营销 中国玉网 南阳律师维权网

关于我们

微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

广告服务

代理加盟

招贤纳士

支付方式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南阳市范蠡路华鑫苑  电话:0377-63205555   13663998848   E-Mail:sjwb666@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豫ICP备09016473号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295号  

本站法律顾问:罗中彬律师   河南育滨律师事务所  

分享按钮

网站管理